无功功率治理方案

现在用电设备智能化的提高,电网存在许多谐波分量,部分严重负荷已经严重危害到了配电设备及用电设备的安全,谐波安全需引起关注,往往无功补偿系统需设计去谐波型或抑制谐波型设备。

为什么要在电容器回路中串联电抗器

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发展,供电系统中增加了大量的非线性负载,如变频器、UPS、计算机、电弧炉、大型轧钢机、电力机等,由于它们均以开关方式工作的,会引起电网电流、电压波形发生畸变,从而引起电网的谐波“污染”。

如系统中有谐波的存在,在电容器上增加负荷反映为对电流更高的损耗,更高的电流损耗意味着热过载,致使电容的寿命缩短。在并联电容器的回路中串联调谐电抗器是非常有效和可行的方法。串联调谐电抗器的主要作用是抑制高次谐波和限制合闸涌流,防止谐波对电容器造成危害,避免电容器装置的接入对电网谐波的过度放大和谐振发生。

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串联电抗器

一般情况下,系统中非线性负荷的容量达到或超过变压器容量的25% 时,建议在补偿电容回路中串联电抗器;非线性负荷低于15%,常规的补偿电容既可;当非线性负荷大于60% 的情况下,就有必要使用有源滤波器抑制谐波了。

电抗系数的含义是什么,7% 与14% 的电抗器有什么区别?电抗系数P 是用来表征LC 回路中电容器和电抗器的阻抗关系的参数,即:P=XL / XC 用百分数表示( 常用的电抗系数有7% 和14%)。

7%电抗器:主要用于抑制非线性负荷产生的5 次及5 次以上谐波,这些谐波主要来自三相非线性负荷( 如变频器、三相UPS 等)。所对应的非调谐频率为189Hz,此频率介于3 次与5 次谐波频率之间,避免系统发生谐振。

14% 电抗器:主要用于抑制3 次及3 次以上谐波,这些谐波主要产生于单相非线性负荷(如计算机、节能灯具等)。对应的非调谐频率为134Hz,调整系统谐振频率到3 次以下,避免系统发生谐振。

无功功率谐波次数与电抗器分析曲线
无功功率谐波次数与电抗器分析曲线

通过上图可发现,相对于6%、5.67%、5% 等电抗器,7% 的电抗器离谐振点更远,对谐波电流的抑制能力更强,电容器更不容易过载,电容柜也更安全。故从保护电容、保证无功补偿装置安全运行而言,7% 的电抗器性能更优于6%、5.67% 和5% 等电抗器。而且,14% 电抗器性能优于12.5% 的电抗器。

当然,在相对应的目标谐波背景下,电抗系数越小吸收谐波效果越好,但电抗器在这些场合的主要任务还是为了保护电容、保证无功补偿安全运行,解决谐波问题应当由专用滤波器来完成。谐波吸收和电容保护,对于电抗器是矛盾的。

调谐电抗器与普通电抗器有什么区别

如系统中没有谐波的存在,串上普通电抗器可达到降低涌流的目的,但是如系统中有谐波的存在,谐波将引起普通电抗器的发热、线性度的下降、系统电压的变化等,严重地影响电抗器的性能。串联的调谐电抗器在设计和出厂测试时,就充分考虑了这些特殊要求,使得电抗器能够适合电网畸变情况下电容补偿柜的特殊应用。

使用调谐电抗器对电容器的选型有什么影响

由于在电容器补偿回路中串联了电抗器,电容器两端的电压将升高。在400V 的配电系统中,普通的400V 电容器,将不再适合与电抗器串联使用。



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

无功功率治理方案

(5)
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
Dldui Team的头像Dldui Team项目团队
上一篇 2020-04-26 21:48
下一篇 2020-05-06 22:48

看看其他相关文章

  • 电力电容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

    电力电容器,用于电力系统和电工设备的电容器。任意两块金属导体,中间用绝缘介质隔开,即构成一个电容器。电容器电容的大小,由其几何尺寸和两极板间绝缘介质的特性来决定。当电容器在交流电压…

    2022-05-04
  • 电缆敷设方式-梳理(图文版示意)

    常见电缆敷设方式可分为: 直埋、电缆沟、排管、水平定向钻(拖拉管)、 电缆桥架、水平顶管、电缆隧道。 Part1、直埋 电缆直埋敷设一般用于电缆数量少, 敷设距离短,地面荷载小的地…

    2022-01-14 电力技术
  • 电气设备最常见的接地类别

    目前常见的接地分类有如下大类:重复接地、保护接地、工作接地、防雷接地、屏蔽接地、防静电接地。 1重复接地 重复接地: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系统中,在零线的一处或多处用金属导线连接接地装…

    2020-04-24
  • 低压断路器短路保护定值整定

    民用建筑中,10/0.4kV变电所的低压总断路器的短路保护需要如何整定,才能避免出现越级跳闸呢? 低压总进线断路器通常都带有三段保护功能,即 过载长延时(L)、短路短延时(S)和短…

    2021-06-22

发表回复

登录后才能评论
微信关注
微信关注
联系站务
分享本页
返回顶部